一、準備工作:材料與基層預處理
1. 材料檢查與配比
確認材料型號:使用與矽PU彈性層匹配的專用封麵膠(單組分或雙組分,需查看說明書),雙組分需按重量比手工混合(如A:B=5:1,用容器大致估算,避免憑手感配比導致固化不良)。
檢查材料狀態:封麵膠需無分層、無沉澱(若有分層,可手工攪拌至均勻,禁止使用結塊材料),色漿需與原麵層顏色一致(提前取小樣對比,色差≤△E2)。
2. 基層清潔與幹燥
手工清掃:用幹布或毛刷(禁用硬物)清除表麵浮灰、顆粒及雜物,重點清理邊角積灰(可用手指擦拭縫隙)。
幹燥度判斷:用手背觸摸基層,感覺無潮濕、無粘手現象(若有潮氣,需自然通風24小時以上,禁止暴曬加速幹燥)。
二、環境要求:避開不利條件
1. 溫濕度控製
溫度:施工時環境溫度需在10-35℃(手感不冷不燙,冬季可在中午施工,夏季避開正午),低於10℃易導致固化緩慢,高於35℃易出現表麵結皮。
濕度:空氣相對濕度需≤85%(觀察玻璃或金屬表麵無凝結水,梅雨季節需延長通風時間),高濕度會導致塗層發白、附著力下降。
2. 天氣與場地保護
禁止施工場景:雨天、大風(能吹動紙張)或沙塵天氣,施工時需確保24小時內無降雨(查看天氣預報),避免雨水衝刷未幹塗層。
周邊防護:用廢舊布料覆蓋非施工區域(如劃線漆、道牙),防止封麵膠滴落汙染。
三、操作要點:手工塗刷與細節把控
1. 手工攪拌與取料
攪拌方法:雙組分材料需朝同一方向手工攪拌3-5分鍾(速度緩慢,避免產生氣泡),直至顏色均勻、無條紋;單組分材料攪拌1分鍾即可。
取料控製:每次取料量以10分鍾內用完為宜(夏季5分鍾,避免膠料在容器內固化),剩餘材料需密封(用塑料袋包裹容器口)。
2. 塗刷技巧與厚度控製
塗刷方向:分兩次施工,******次橫向均勻塗刷(用毛刷輕掃,避免用力按壓),第二次縱向塗刷(與******次方向垂直),交叉覆蓋確保無漏塗。
厚度把控:單次塗刷厚度約0.1mm(目視塗層呈均勻薄膜狀,無明顯流淌或堆積),兩次總厚度0.2mm左右(過厚易開裂,過薄起不到保護作用)。
邊角處理:陰陽角用毛刷尖輕輕點塗,避免積料(可先薄塗一遍,2小時後補塗,防止流掛)。
3. 氣泡與流掛預防
氣泡處理:攪拌時若產生氣泡,靜置2分鍾讓其自然消散,塗刷時發現氣泡用毛刷輕輕刺破,再輕掃平整。
流掛控製:垂直麵塗刷時需薄塗(用量0.1kg/㎡),發現流掛立即用毛刷朝一個方向掃平,避免反複塗抹。
四、質量控製:幹燥與驗收標準
1. 幹燥時間把控
表幹判斷:施工後4-6小時(25℃環境),用手指輕觸表麵,無粘手且無指紋殘留即為表幹,低溫時需延長至8-12小時。
實幹養護:表幹後禁止踩踏,24小時內保持通風(冬季可適當關窗保溫),72小時後完全固化(可用指甲輕劃表麵,無痕跡即達標)。
2. 外觀與性能檢查
表麵狀態:塗層需均勻透明(或與原麵層同色),無漏塗(局部發暗)、色差(深淺不均)、裂紋(發絲狀細紋)等問題。
附著力測試:實幹後用手指輕撕塗層邊緣,無整片脫落(允許輕微掉粉,屬正常現象),與基層粘結牢固。
總結
矽PU封麵膠施工核心是 “材料配比準、塗刷均勻薄、環境控溫濕”,無工具依賴時需通過手工細致操作確保質量,重點避免氣泡、流掛和漏塗,同時嚴格遵循幹燥養護時間,才能有效提升麵層耐磨抗老化性能,延長使用壽命。